做試管嬰兒的患者往往以輸卵管因素為主,排卵障礙、子宮內膜異位癥、男方因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,同時合并明確宮腔問題的并不多見。
所以很多患者潛意識里都是認為自己子宮正常,宮腔鏡檢查是沒有必要;還有的患者認為自己進行了多次陰道B超檢查,從來都沒有醫生說過存在子宮異常情況,宮腔鏡檢查是耽誤時間。
但是研究提示,宮腔鏡和陰道B超相比較,在子宮形態異常、宮腔粘連、非特異性子宮內膜炎的診斷上,兩者有顯著性差異。在試管嬰兒周期中,多數患者都可以得到優質胚胎,但獲得妊娠的幾率卻不盡人意,其原因雖然未完全明了,但宮腔內存在的隱匿性微小病變對宮腔內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,卻不容忽視。
什么是宮腔鏡檢查?
專家解釋,宮腔鏡檢查即是放一面鏡子到子宮腔里面,醫生可以看清楚宮腔內的情況,如果宮腔內有病變,還可以通過操作管道對異常情況進行清理。
宮腔鏡檢查的作用?
用于不孕患者宮腔狀況的評估
有多個研究表明,不孕患者中有40%左右宮腔鏡檢查發現有子宮因素,而很多病變治療后,妊娠率與正常宮腔相同。有報道子宮內膜炎患者用抗生素治療后,40%下一個月懷孕。因此有學者推薦宮腔鏡應作為IVF前的常規檢查,可改善妊娠率。
用于生殖醫學方面的治療
宮腔鏡可在直視下切除內膜息肉、粘膜下肌瘤,可分解粘連,切除子宮縱膈等。
另外,宮腔鏡檢查造成輕度的內膜損傷并引起損傷后的炎癥反應,能引起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的釋放,炎癥反應可能有利于內膜為植入做準備。
方便移植
另有研究表明,宮腔鏡可以通過擴張宮頸管、評估宮頸管和宮腔的方向、明確子宮的形狀和宮腔深度降低胚胎移植的難度。
哪些患者需要做宮腔鏡檢查?
雖說宮腔鏡能有效提高試管嬰兒移植成功率,但并不是每個試管嬰兒準媽媽都需要做,如進周期前醫生就發現B超下內膜情況較差,或子宮肌瘤較大已壓迫內膜等特殊情況,醫生就會建議先進行宮腔鏡手術復查或處理,再進入「試管」周期治療;或在促排卵過程中,醫生B超監測卵泡和內膜情況時也發現異常情況,便會告知患者取卵、受精后需胚胎冷凍,先做宮腔鏡后再進行移植。
同時,針對一些多次胚胎移植失敗或反覆流產的患者,醫生根據個人情況也可能建議進行宮腔鏡檢查。